• menu icon
cens logo

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,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,包括創新研究成果、品牌策略、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,


最新數據顯示,受利率居高不下影響,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加劇萎縮。圖為明尼蘇達州在滑雪車工廠生產線工作的工人。 (路透)

美國5月製造業 PMI 加劇萎縮 歐亞維持復甦動能

2024/06/04

最新數據顯示,受利率居高不下影響,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加劇萎縮,但出口需求連三個月增加,同時歐元區製造業持續復甦,亞洲維持擴張態勢,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可望維持穩健。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(ISM)3日公布,5月製造業指數意外降至48.7,連續第二個月低於象徵景氣榮估線的50,也是三個月最低,新訂單次指標降幅為2022年6月來最大,暗示高利率限制企業設備投資之際,美國製造業難以凝聚動能。 不過,5月新出口訂單次指標走高,為過去四個月來第三度升高,製造業就業也好轉。 標普全球公司(S&P)同日發布的歐元區5月HCOB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最終值升至47.3,景氣雖為連續第23個月萎縮,但有復甦跡象,新訂單次指標攀抵2022年5月來最高,評估經濟產出的綜合PMI也升至47.3,為14個月高點。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家魯比亞認為,這可能象徵歐元區製造業及將擺脫去年4月來低...


台灣機械產品在大陸市占可能流失,廠商獲利與競爭力跟著縮水。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
機械業要有過寒冬準備 在對岸市占恐流失

2024/06/04

大陸宣布中止ECFA對台灣機械產品早收關稅優惠,台灣機械公會感嘆:「最不樂見的結果還是發生了」,公會初估,相關衝擊除了8%到10%關稅優惠沒了,最嚴重的是台灣機械產品在大陸市占可能流失,廠商獲利與競爭力跟著縮水。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,全球政經局勢不穩,日圓、韓元持續貶值,如今ECFA又中止對台灣機械產品關稅優惠,無異雪上加霜。業者也說,大家要有過寒冬的心理準備。這幾年,ECFA要中止傳言不斷,台灣機械業分散出口市場,對大陸出口比重由2021年占比30.9%,下滑到2023年23.5%。 機械公會分析,2023年機械類產品與ECFA清單中對大陸出口金額約28億美元,若產品關稅由0%恢復到8%至10%,預估會對台灣相關廠商出口競爭力或利潤率造成影響,原受惠相關設備在大陸的市占率初期可能下滑4%至5%,影響出口值約減少1.1億至1.4億美元,占總體機械出口值0.5%左右。不過...


圖檔來源:聯合報系資料照。

日圓持續貶值 機械公會理事長表示…高階訂單都被日商搶光

2024/06/04

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,「台灣工具機的生存空間真的愈來愈小。」日圓持續貶值,台灣工具機高階機種訂單都被日商搶光了,中國大陸中低階機種又低價傾銷,台灣工具機產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危機。 莊大立不諱言,其實不只日圓,韓元也連貶好幾年,公會接獲不少會員廠商反映,表示愈來愈多歐洲代理商改賣日本機、韓國機,東南亞代理商「開始嘗試」賣大陸機,台灣工具機優勢正逐漸流失,讓大家很氣餒。 莊大立最在意的是,台灣工具機近幾年積極往高階複合機轉型升級,但在日圓大貶無情打壓下,所有努力幾乎付諸東流。 莊大立指出,過去台灣工具機與日本工具機約有二至三成價差,這讓台灣工具機在國際市場保有競爭力,隨日圓持續貶值,目前雙方價格幾乎一樣,「在兩者之間選擇,有誰還會買台灣的工具機?」 台灣工具機今年前四月出口值7.02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4.6%;4月出口1.72億美元,更較去年同期減...


日圓兌歐元本月來貶值速度已超過日圓兌美元,交叉匯率接近歷史低點。 (路透)

日圓狂貶威脅我工具機業 台灣廠商出口競爭壓力更大了

2024/05/30

由於市場加強揣測歐洲央行(ECB)將因通膨居高不下而緩慢降息,日圓兌歐元本月來貶值速度已超過日圓兌美元,交叉匯率接近歷史低點,成為日本出口商利多。但這也可能讓已承受日圓貶值競爭壓力的台灣工具機出口,遭遇更大挑戰。 日圓兌歐元29日盤中維持在平盤附近,報170.65日圓兌1歐元,距離4月29日觸及的紀錄新低171.56日圓不遠,本月來累計貶值1.4%,相較下,日圓兌美元同期小幅升值0.3%。 儘管日本銀行(央行)3月結束全球最後的負利率政策,與聯準會(Fed)及ECB等其他央行利差依然龐大。ECB官員對降息步伐已出現歧見,提高投資人認為ECB將漸進降息的預期;英國央行預料也將因通膨頑固緩慢降息,帶動英鎊兌日圓一度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。 近來市場低度波動,也增添日圓利空,因為會鼓勵投資人進行套利交易,以低成本借入更多日圓、投資國外收益率更高的資產。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2...


(路透) 最新出爐的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調查顯示,從美國到歐洲與亞洲的經濟活動升溫。

全球 PMI 報喜牽動降息腳步 路透:為延後下調利率提供空間

2024/05/24

最新出爐的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調查顯示,從美國到歐洲與亞洲的經濟活動升溫,而全球企業的業績也普遍改善,路透報導指出,這為各國央行延後降息提供了空間。 標普全球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美國5月綜合PMI升抵54.4,是2022年4月來最高,衡量輸入價格的指標也攀抵去年9月來次高,顯示通膨壓力仍強。美債殖利率早盤應聲上揚,交易員也把聯準會(Fed)今年首次降息的時間延後到12月。 在歐洲,拜服務需求旺盛之賜,5月經濟活動的擴張速度為一年來最快,而製造業則顯露接近復甦跡象。歐元區5月HCOB綜合PMI初步由4月的51.7攀升至52.3,連續第三個月高於50的景氣榮枯線。 整體物價漲速為11月以來最慢,產出物價指數從53.7跌至52.5,可能為歐洲央行的寬鬆政策開啟大門。各界普遍預期歐洲央行的決策官員將在兩周後的會議上降息。 凱投宏觀分析師帕爾馬斯表示:「歐洲央行仍很可...


首季製造業整體產值達4兆4,194億元,較上年同季增加4.56%,也終結2022年第4季以來連續五季負成長。 聯合報系資料照

製造業產值增4.5%終止連五黑 科技業已全面復甦

2024/05/20

經濟部昨(17)日公布2024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統計,受惠AI、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,資訊電子產業接單強勁,帶動首季製造業整體產值達4兆4,194億元,較上年同季增加4.56%,也終結2022年第4季以來連續五季負成長。 迎來久違的好消息,經濟部指出,根據製造業各業產值統計,與「科技業」相關行業已全面復甦。 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,電子零組件業產值1兆4,010億元,較上年同季增加11.76%,其中積體電路業產值攀升至8,890億元,年增14.06%,主因受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,帶動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,加以IC設計因客戶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及拉貨動能回升而增產;面板及其組件業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較上年同季增加,加以上年同季比較基數偏低,產值增至1,181億元,年增9.99%。 另,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產值3,393億元,為歷年同季新高,較上年同季增加...


以受僱人數、加班工時兩大指標觀察,3月製造業受年後轉職潮影響,受僱人數月減2,000人。 聯合報系資料照

製造業景氣 緩步復甦

2024/05/14

製造業是否已走出景氣低谷?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,以受僱人數、加班工時兩大指標觀察,3月製造業受年後轉職潮影響,受僱人數月減2,000人,和去年同期相比也減少4.1萬人,不過加班工時連續九個月上升,顯示製造業景氣成長動能有在改善,只是復甦力道較緩。 特別的是,製造業當中,涵蓋半導體產業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表現相對亮眼,受惠於人工智慧(AI)、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,3月加班工時衝上24小時,創近14年最高水準;年增5小時,則是近五年來單月最高,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復甦力道最為強勁。 據主計總處調查,製造業3月受僱人數比去年同月減少4.1萬人,每人每月加班工時為15.9小時,年增0.2小時。 陳惠欣表示,雖然製造業受僱人數仍在減少,但加班工時為連續九個月轉正,其中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年增5.0小時,更創下近五年最高,說明製造業勞動市場已呈緩慢復甦。 ...


圖檔來源:聯合報系資料照。

機械公會:4月出口值雙降 日幣貶值是主因之一

2024/05/10

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今天公布出口統計,4月機械出口值22.48億美元,月減7.8%,年減11.8%。公會指出,全球景氣並未明顯復甦,經濟仍缺具體發展動能,工具機4月出口大幅下滑,除了受全球景氣影響外,日幣大幅貶值也是主因之一。 機械公會下午公布出口統計,4月機械出口值22.48億美元,較3月24.37億美元減少7.8%,較去年同期25.48億美元減少11.8%;以新台幣計算721.58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7%。 機械公會分析,工具機4月出口僅1.72億美元,月減11.5%,年減26.1%,從4月海關各項貨品出口資料來看,僅資通與視聽產品類別成長,其餘出口貨品均下滑,顯示全球景氣並未明顯復甦,經濟仍缺具體發展動能。 累計今年前4月機械出口值89.88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4.5%;以新台幣計價約2834.79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1.1%。 其中前4月機械出口前3大產...


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,經季節調整後指數回升1.5至49.4 聯合報系資料照

中經院:製造業復甦態勢確立

2024/05/03

中華經濟研究院昨(2)日發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,經季節調整後指數回升1.5至49.4,為近一年新高,雖連續14個月緊縮,距離景氣榮枯線的50只差一步。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,製造業復甦態勢已確立,宛如「微風中揚帆啟航」,企業也多預期下半年復甦力道更明顯。 葉俊顯指出,4月PMI回升明顯,主因4月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均轉為擴張,且供應商交貨時間自2022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高於50。 葉俊顯提到,美、中市場近期訂單有回溫現象,使得4月新增訂單與生產二指數轉為擴張,但某些產業,例如電子暨光學和基礎原物料產業,回報訂單仍為短、急單較多,且部分產業,例如交通工具產業面臨對手低價搶市,因此採購政策和未來展望相對保守。 葉俊顯表示,整體而言,未來幾個月各產業仍會受到許多政經情勢不確定的影響,造成各產業的復甦步調不一致,但整體製造業復甦態勢已相對明顯。 4月未季調...


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億1,908萬噸,與2022年持平。(新華社)

大陸鋼鐵產能調控十年,為何年年都在喊過剩

2024/05/03

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,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億1,908萬噸,與2022年持平。而根據鋼之家的初步調研統計,2023年的鋼鐵產能超過12億噸,顯示大陸鋼鐵產能調控已超過十年,產能還是過剩。 一財網報導,對於鋼鐵行業多次陷「項目越限越多、產量越關越大」的怪圈,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分析,技術進步帶來的高爐煉鋼效率提升,是客觀因素,按照新增產能需要減量置換的機制,1噸現有產能只能置換為0.9噸新建產能,但新建高爐的效率比被拆除的高爐肯定是高的,帶來的結果就是,如果企業不減產,最終的產量會越來越多。 葛昕表示,目前產品趨於同質化的市場環境下,鋼廠即使虧損也不願意讓出市場,因為你不生產別人也可以供貨,可替代性的產品非常多,誰先減產誰先死。 大陸國內鋼鐵業的利潤數據顯示,鋼廠的利潤曾在2021年達到歷史新高,隨後開始逐年下降。2022年,鋼廠的盈利水平急轉直下,成...